他们收集了大量古代文献记载,与民间传说、历史遗迹结合起来,广征博引,逐一考订,参之以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,再加上出土文物和实地考察,互相参证,进行分析,提出伏羲生于古代成纪,而成纪就是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和东部的广大地区,庄浪则是古代成纪所属之地[3]。
盖有谓爱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一为仁之体者矣。因此他又说:格物致知,只是一事,难分先后。
这是生命体验的问题,不是纯粹的认识问题。獭祭鱼,然后虞人入泽梁。[54]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五。只有当爱施之于万物而无不爱,才是同体。什么是十分尽?就是要穷尽事物的全部道理,也就是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[57]。
[56]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五。有人问道:天地会坏否?朱子回答说:不会坏。见《今古文辨义:康有为、章太炎的经学争议与现代人文学术》,载刘巍:《中国学术之近代命运》,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,第124-125页。
其实,国粹派虽然在很多方面与康有为等人相左,但在认孔教为国教方面到是互通声气。章太炎认为暴力阶段并不能避免,任何社会变革必要经过漫长的斗争才可获得,并不能指望满洲政府自动放弃他们的利益。70.章太炎:《客帝匡谬》,《章太炎全集·訄书重订本前录》,第120页。在章太炎如此复合层次的思想层面,我们却看到了他与康有为在社会理想上的一致性。
101.章太炎:《答铁铮》(一通),载《章太炎全集·书信集(上)》,第255—256页。而且先生这种偏激之情,又往往跟他的政治思想倾向联系在一起的。
的确,康有为戊戌变法之前的孔教主张,多为模仿基督教而设,甚至梁启超也将康有为视为孔教的马丁·路德。在今文家看来,六经为孔子所作,乃是因为孔子有德无位,因此与其垂之空文,不如见诸史料来阐明治国之道。34.谭嗣同:《仁学》三十一,《谭嗣同全集》,下卷,中华书局1981年版,第339页。《客帝》首先说,古代中国有客卿之说,现在的满洲皇帝只是客帝,因此,逐满之论,可以熄矣。
此年春天又去武汉,见张之洞。不意后生得吾辈书,视为满足,经史诸子,束阁不观,宁人所谓‘不能开山采铜,而但剪碎古钱,成为新币者,其弊正未有极。章太炎也说梁启超,若夫学未及其师,而变诈过之,拾岛国贱儒绪说,自命知学。《正仇满论》是近代革命派对改良派进行理论批驳的第一篇文献。
针对日本人对于康有为因受恩于光绪,却在光绪蒙难之际逃身自存所造成的道德污点的攻击,章太炎也在《答学究》一文中做了最为坚决的辩护。章学诚将六经视为‘史(官书、政典),旨在阐明‘官师合一,使人重当世时王政典,考求古经新用。
民国成立之后,中国的政治社会局面并没有好转,反而陷入了秩序和价值的双重危机之中,对此,康有为认为原因在于尽弃国粹、模仿西法。72.康有为:《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能行革命书》,《康有为全集》,第六集,327页。
康有为之佛学积累虽不若章太炎,但他的《大同书》亦是从众生皆苦出发,来分析人类苦难的来源,并寻求解脱这些困难的可能性。在戊戌年间,当康有为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各种变革法令时候,张之洞所思考的是如何阻止。章太炎说,今文家指斥《左氏春秋》和《周官》是刘歆伪造,那为什么不将之理解为刘歆也是借助这些著作来传达圣人之法呢? 章太炎以宋翔凤解《论语》为例,认为其中多有附会,破析文义。[92] 章太炎揶揄说:康有为如果是一个真诚的公羊学家,就应该主张向满族复仇。时张所撰《劝学篇》甫脱稿,上篇论教忠,下篇论工艺,因举以请益。康有为提倡民族融合论反对排满革命自有其现实考量,在他看来,接受满洲所开拓之疆土是推动现代中国国家建立的前提。
非谈平等,则不能去奴隶心。[13] 刘禺生的回忆有一些明显的错误,比如《楚学报》当为《正学报》之误,章太炎虽然写过许多仇满文字,但并不在这个时期。
光绪皇帝即使想推行新政,其目的也并非真是为了立宪,而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力而已。倾者政变,仆为戮人,而足下乃拳拳持正议,又辱书教之,何其识之绝出寻常而亲爱只深耶。
《信史上》采用答问的方式,来延续经学的事实面和价值面的紧张。后生好之,竞相模仿,致使中夏文学扫地者,则夫已氏为之也。
之洞语节庵,快去照办。他认为满洲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东胡,而非北狄,按西方的说法是通古斯种,满族跟中华不是同一种族。载张荣华编校:《康有为往来书信集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2年版,第549页。1898年12月,流亡中的康梁创办《清议报》,由梁启超任主编,继续宣传政治改良,反对慈禧、拥戴光绪。
古者民知渔猎,其次畜牧,逐水草而无封畛。载《章太炎全集?太炎文录初编》,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,第231页 3.茅海建:《康有为〈我史〉笺注》,生活?读书?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,第42页。
世儒或憙言三世,以明进化。总之,如果光绪帝复辟的话,一定会妥筹良法安置而改之。
二是民智要待革命来开启。第一,是用宗教发起信心,增进国民道德。
康有为认为《春秋》是孔子为改制而作,其意志来自天意,孔子之创制立义,皆起自天数。今之言君权者,则痛诋康氏之张民权。[26] 认为陈的奏折会养虎遗患。比如致信陈宝箴,要他对《湘学报》中的极端言论进行校正,并筹划编辑《正学报》来抵御湖南的舆论风暴。
56.章太炎:《驳建立孔教议》,《章太炎全集?太炎文录初编》,第203页。世无孔子,宪章不传,学术不振,则国沦戎狄而不复,民居卑贱而不升,欲以名号加于宇内通达之国,难矣。
驰骋欧美,乃仆夙愿,特有待耳。狄将为进化计,非为人种计也。
梁怒无可泄,归拉太炎出,一切铺盖衣服,皆不准带,即刻逐出报馆。见氏著:《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79、83页。